○本报讯 记者 陈思芬 王亚娇 杨坚 搭载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花生、丝苗米和紫云英三个航天育种材料昨日在河源完成交接。这些种子将在东源县柳城镇万亩无人智慧农场进行世代培育。其中,选自涧头镇大往村的花生种下月中旬播种。这是河源历史上首次农作物的“太空之旅”,也是广东省首个由当地选种又回到当地培育的航天品种。
神舟十三号飞船搭载航天育种材料交接仪式暨植物航天育种现状与展望科普教育活动昨日上午在河源高级中学举行。副市长谢春艳、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强等参加交接仪式。现场还举行了香型丝苗水稻“华航香银针”的成果转化签约仪式。随后,专家还以《植物航天育种现状与展望》为题,开展科普教育讲座。
2021年8月12日,大往村的“火豆”花生被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称国家航天育种中心)选中,随后通过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遨游”6个月,以实现诱变培育,这是河源首次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开展品种的改良。据介绍,经国家航天育种中心少量取样留存后,此次航天育种材料共200克,将播种在东源县柳城镇万亩无人智慧农场内。其中,大往花生种和丝苗水稻种预计7月中旬播种,紫云英预计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
“从当地选种再回到当地培育,河源‘火豆’花生属广东首例。”国家航天育种中心河源创新研究院院长郭涛说,这次搭载的花生种子是名副其实的“河源”牌,它将和“遨游”回来的丝苗米、紫云英两个航天育种材料共同在河源培育,且所有的航天育种科研活动都在河源进行。
去年以来,河源先后在东源县锡场镇、柳城镇等种植了30多个航天丝苗水稻新品系,目前正在筛选适合河源生态区域的最优品系。接下来,河源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深入践行大食物观,重点推广华航香银针、航聚香丝苗等农作物优良品种,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产业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更多报道见3版